频繁上大厕是什么原因

频繁上大厕,医学上称为排便次数增多,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,包括饮食因素、精神因素、肠易激综合征、肠道感染等。
1、饮食因素:大量食用芹菜、菠菜、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可增加肠道蠕动,促进排便,导致排便次数增多。一般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调整饮食结构后可缓解。进食被细菌、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,如变质的饭菜、生水等,可引起急性肠胃炎,导致肠道黏膜受损、肠道功能紊乱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排便频繁等症状。
2、精神因素:长期处于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,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会受到影响。而植物神经负责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,一旦其功能紊乱,从而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,导致肠道功能紊乱,出现频繁上大厕的现象,且往往在情绪改善后,症状会有所减轻。
3、肠易激综合征: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,与肠道动力异常、内脏感觉过敏、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。患者可出现腹痛、腹胀,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,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会频繁上厕所,大便多为糊状或水样,可在进食后或情绪紧张时加重。
4、肠道感染: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等,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,以及寄生虫感染如蛔虫、绦虫等,都可能引发肠道炎症,使肠道黏膜受到刺激,导致肠道蠕动加快,从而引起频繁排便,常伴有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。
此外,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结直肠肿瘤等有可能导致此类情况。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较长时间,或者同时伴有严重不适症状,如剧烈腹痛、便血、高热、体重明显下降等,千万不可掉以轻心,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,以便明确病因,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。
频繁上大厕的检查项目
当出现频繁上大厕的情况,需进行粪便常规及潜血检查,通过分析粪便的颜色、形状、质地,以及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红细胞、白细胞、寄生虫卵等,初步判断肠道有无感染、出血或其他病变。接着是肠镜检查,它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状况,清晰呈现肠道内是否存在炎症、溃疡、息肉、肿瘤等问题,是排查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。此外,还可能进行血常规检查,查看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指标,了解有无感染、贫血等全身性异常。若怀疑是肠道功能紊乱,还可能安排胃肠动力检测,评估肠道蠕动情况。